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,为了您的科技信息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,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
 > 关注 正文
发私信给唐娟

小探究大收获 深圳百仕达小学举行第21届项目学习

编辑:王成 | 来源:科技信息网 2022-04-10 23:36:42 条评论 次阅读
导语:4 月 8 日晚,深圳百仕达小学第三场(五六年级)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在线平台发布,历经一个多月的与伙伴共成长的、有技术赋能的第21届项目学习落下帷幕。

4 月 8 日晚,深圳百仕达小学第三场(五六年级)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在线平台发布,历经一个多月的与伙伴共成长的、有技术赋能的第21届项目学习落下帷幕。      、

图片1.png

项目选题来自于生活

据悉,本届项目学习,各年级在学校课程框架之下,从学生的兴趣出发,或选择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,或选择与自己生活紧密关联的课题开展研究。如一年级的课程主题是“生命与健康”,学生把新冠病毒作为研究对象,如《怎样打败新冠病毒小怪兽》。四年级的课程主题是“科技与生活”,学生关注到了疫情防控中的科技运用,如《大规模核酸检测能阻止疫情传播吗?》《健康码能保健康吗?》五年级的课程主题是《理想与职业》,学生对社会热点也很有兴趣,如《名校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人才浪费吗?》《大学生活外什么选择送外卖?》

熟悉的社会生活也是学生愿意探索的。如二年级的主题是“安全与紧急避险”,火灾、台风甚至运动安全都成了孩子的研究对象。三年级的主题是“环境与生活”,学生就去研究深圳的自来水、绿化等问题。六年级学生最后一次项目研究的对象设计是“自己”:“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项目研究”,同学们回顾了六年级的研究历程,反思并总结了收获与成长。

项目研究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,经由同伴合作与互动,把课堂与社会、学习与生活实实在在地联系起来。项目结束时,四年级学生反馈:项目研究的选题贴近学生生活,结合当下时事, “有助于我对当 下疫情的判断和理解,他们在感恩一线的医护、义工的同时,更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、求证的科学精神,更加相信科学是永恒的力量。”真实的学习情境最容易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,五年级学生刚刚发布完本次的研究成果,就已经憧憬下一次了: “希望下一次项目研究快点到来。” 

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

小学生如何研究大问题?在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运用鱼骨图、思维导图,编制主题网,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:“是什么?为什么?怎么做?”然后小组分工,分头实施。

在项目实施环节,学生如何采取行动逐一解决问题呢?老师及时给学生提供了文献搜集、问卷调查、专家访谈的支架,除了讲解方法,展示样本,还提供了活动记录表格,使学生能有序地推进研究。

在研究报告的撰写环节,老师也从结构、格式、学术语言规范等方面,给学生提供了小论文的样本,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数据、归纳结论,学生完成初稿后,又指导学生理顺前后逻辑关系。校长熊佑平也参与其中,他亲自给每个班修改了一篇研究报告,作为范文让学生去对比分析,帮助学生理清课题内在的脉络,增强结论的说服力。

研究小组的家长导师说:“从报告和视频中看到了学生严密的研究过程,学生在老师的支架指导下,实现了意识和能力的成长,说明我们项目研究真不是玩虚的”。

技术加持研究升级

     随着学生日常信息技术能力提升,问卷星、 word、媒体查找、论文数据库等早已经不在话下;随着班级大队竞选展示、功能性习作等学科学习场景等训练,学生对PowerPoint、剪映等工具越来越熟悉;居家学习则让学生完全解锁了钉钉、腾讯会议等在线学习工具等功能;在五年级学生看来“Xmind既是一个工具,更是整个项目研究等根本思路载体之一”经过老师对核心逻辑的讲解,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严密拆分能力日益提升。

在以上共同作用下,学生的专业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、调查问卷简明有效的设计能力、对行业专家深入访谈的沟通能力、 论文的撰写能力等都在提升。    502班周长萱组的《医生职业幸福感研究》的问卷从真实场景出发,每个问题都有效探求了医护群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,200份回收问卷多数为医护从业者的有效答案,给项目结论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。

      除了这些硬核技能,还有一些报告的“软文化技术”也在提升。比如三年级学生借助“建议信”“倡议书”“感谢信”等等文体将研究过程的艰苦和成果的社会应用发挥到最大;二年级学生则手写手 绘,创作了海报、绘本、灾害预防和紧急避险手册,充满了童真童趣。 从结果来看,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中,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了许多,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。

图片2.png

家校协作云端展示

“直播我看了,体现了非常高的项目式学习的水准。”参加了本次项目研究云端发布会的张爸爸表示,展示成果超出预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云端发布会上,记录学生汇报的小视频并不是学生的项目任务,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家长和老师来帮助各小组完成。在制作小视频前,校长熊佑平和杨懿老师编写了一套视频制作教程,从内容结构和画面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指导。

从云端发布会来看,小视频基本都能全面呈现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。而这背后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巨大付出。一然妈妈是第一个完成小视频制作的,她说,从不会到会,自己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。紫轩妈妈是从未做过视频的上班族,“确实也没想过哪一天需要自己动手做视频”。但是为了让孩子的研究成果更为可视化,保存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,她白天忙于工作,晚上加班加点在B站学习如何制作,在不断尝试和修改中,花了整整8个多小时,制成 8 分钟的成品。张女士两个孩子都在百仕达小学,她一人高质量完成了两个小组的视频制作,她说:“经历了这一次视频制作,我对项目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以后指导孩子就更有数了。”胡女士一遍又一遍修改小视频,孩子的外公点赞:“你这种做事的态度,对孩子来说就是榜样,也是一种激励孩子努力进取的精神……”

老师也在一起成长。吴珍老师说:“这次的反复打磨,让我对如何指导学生编制主题网、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并修改研究报告,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”跟以往一样,所有的科任老师也参与进来,但是这一次更细致、更深入了。如五年级的科任老师从年级组备课时就开始参与,每个副班主认领两个组的指导任务,从选择课题、编制主题网,到撰写报告、制作小视频,全程陪同和跟进。

熊佑平说,项目学习路漫漫,深耕方能途远。百仕达小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十余年,仍在不断学习、不断探索。老师们说,这是为了下一次能更好地帮助学生。(邓世杰)


分享:
相关文章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请填写申请人资料
标题(*)
姓名(*)
电话(*)
邮箱
微信号(*)
作品链接(*)
个人简介(*)